时间:2024-08-27 23:34:14人气:4546来源: 央视科教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第四季第十二集,邀您一同欣赏贾广健于1992年绘就的《秋籁无声》。
几人能画荷的一生?他做到了!
宁静恒美 天籁之声
寒蝉舞,莲子落,一池秋水,静籁无声。虽是秋暮,却着暖色。氤氲的雾气,如牛乳洗练。重重渲染下,荷塘宁静却无悲秋之感。野鸭遥放在天际,仿佛一群在宁静时空里畅游的精灵。
点点纵横交错,线线层层递进,“线”与“点”组成曲式结构,复杂的色彩关系在同一色调中作微妙细腻的变化,在宣纸上奏出交响。《秋籁无声》将写意美学和写实美学相结合,大型场景式的构图,尽显秋实的安逸和丰韵之美。画家贾广健以秋日荷塘一隅,创造出充满生命力与诗意审美的花鸟新世界。

自然之子 由“物”至“境”
贾广健钟情于从自然中获取灵感。身处自然,仿佛可以听见万物的声籁。生命的感触进入画室,也给贾广健提出新的绘画课题。
工笔花鸟,盛于唐宋,多以工整、精谨的笔法以求花鸟极似之形。瓶中一景、庭院一隅、写生珍禽多以尺幅不大的小品来表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传统文化回归大众视野,沉寂多年的工笔画重整旗鼓。此时,擅长工笔的贾广健不再拘泥于工笔花鸟仅以小尺幅见长的传统,他希望以一种大开大合的笔墨打开工笔花鸟画的新格局。
![]()
贾广健笔下的花鸟,视角被不断放大。不再是一枝花,一株花,一丛花,而是一个花的世界。响泉叮咚,鲜花绚烂,禽鸟嬉戏,野草繁茂,画中似乎能听见远处鸣虫的高唱。由“物”至“境”,放大景深。那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
包罗荷塘生态 描摹生命诗意
贾广健写尽百花,却偏爱荷。他一年要前往荷塘写生数次。几十载的写生生活里,与荷对话,成了他生命的常态。
春融融,小荷尖尖,初生。夏勃勃,莲叶田田,成长;秋暮暮,残荷听雨,成熟;冬沉沉,枯影万重,死亡。贾广健凝望了荷的一生,荷也用神态殊异的美定格了他眼里的四季。他爱荷,甚至给自己的女儿取乳名“田田”。
![]()
1992年暮秋,贾广健前往天津郊外的一处野塘写生。余晖洒满水面,荷梗们微微扬头,错落有致;远处,野鸭成群,似乎遨游于天际。构成了秋日独特而深沉的美。一瞬间,贾广健似乎听到了天籁之声。

画里,《秋籁无声》从自然中走出,化为线墨徐徐洒落纸面,画外,观者可以通过凝视,从而渐渐走入自然。从眼到心,从心到手,与天地相参,同民胞物与。古老的笔墨里,读懂一个有历史感的中国,一个尊重万物生命的中国,一个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中国。
他在近两米的尺幅上勾勒秋籁的韵致。前景设荷梗,虽寒不倒;其间缀莲蓬,斑驳有致。雾气氤氲的留白,是画家对画稿的再度创作。鸭群栖息在静谧的秋日中。画家以大景构图真实展现自然与生命的和谐之美,画出荷塘的自然生态,也是整个生命轮回的过程。
唐卡艺术数字化发展学术论坛 暨第二届新唐卡艺术大赛颁奖大会 顺利举办
(23252)人喜欢2025-11-19
相关影片进口方、发行方确认:暂缓日本进口片上映
(13315)人喜欢2025-11-18
“以神取形”:吴宪生作品展在安徽启幕
(23320)人喜欢2025-11-18
“吾城吾歌”与“深圳音乐汇”联动演出,26首深圳原创金曲唱响深圳湾
(3305)人喜欢2025-11-18
《语言决定唱法》郁钧剑新书发布暨读者分享会在京举办
(3351)人喜欢2025-11-17
突破45万人次入场!第二十七届高交会完满闭幕
(6507)人喜欢2025-11-16
三集纪录片《丰子恺》即将播出
(33572)人喜欢2025-11-16
第二十七届高交会盛大启幕 多领域科技展示赚足眼球
(3570)人喜欢2025-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