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动俄罗斯!俄媒盛赞舞剧《咏春》

时间:2025-04-28 18:42:28人气:8047来源: 深圳发布

莫斯科时间4月25日晚

深圳原创舞剧《咏春》

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大剧院

震撼上演

正式开启在俄罗斯的 “追光之旅”

这场演出不仅征服了俄罗斯观众

更引发了俄媒的

广泛关注与高度赞誉成为

中俄文化交流的璀璨亮点
 

视频:燃动俄罗斯!俄媒盛赞舞剧《咏春》
 
       据了解,舞剧《咏春》在莫斯科大剧院的2天3场演出,场场座无虚席。演员凭借精湛细腻的表演、丰沛真挚的情感、酣畅淋漓的动作和完美的配合,彻底征服全场观众。演出结束后,剧院内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更有多位观众动情落泪,盛赞这场传统与现代精妙结合的舞剧演出。
 
俄罗斯主流媒体报道剪影
 

视频:燃动俄罗斯!俄媒盛赞舞剧《咏春》
 
       值得关注的是,俄罗斯主流媒体纷纷聚焦舞剧《咏春》,给予演出高度关注与赞誉。“莫斯科-24”电视台、俄罗斯新闻社“今日俄罗斯”、《生意人报》《共青团真理报》《消息报》、全俄国家电视广播公司等多家媒体的记者、摄影师及知名博主纷纷到场拍摄采访,用镜头细致捕捉舞台上流动的东方美学,持续记录这一场中俄文化交流的动人瞬间。
 
       俄罗斯塔斯社(TASS)以“莫斯科大剧院举行舞剧《咏春》首演”为题进行了报道。文章关注了深圳歌剧舞剧院首席演员、咏春拳宗师叶问的饰演者常宏基的答记者问。“常宏基解释说,深圳原创舞剧《咏春》中不会有李小龙角色,李小龙曾是叶问的弟子,将咏春拳传播到世界各地”“常宏基还说,我怀着对叶问和李小龙以及所有武术传人的敬意来演绎这个角色,因为他们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和传承者。”
 
俄罗斯塔斯社(TASS)报道剪影
 
       金砖国家电视台(TV BRICS)报道指出,舞剧《咏春》以酣畅的节奏感与细腻充沛的情感表达,打动了在场观众。演出全程无需台词,情感直抵人心,演员们以精湛技艺巧妙融合武术元素与舞蹈表演,呈现出极具震撼力的视觉效果。伴随精彩纷呈的音乐伴奏,整场演出氛围浓烈、感染力十足。报道表示,俄罗斯观众通过这部作品沉浸式感受了叶问的传奇人生,进一步了解了咏春拳这一具有独特魅力的中华武术流派。
 
       全俄国家电视广播公司(VGTRK)播出题为《深圳歌剧舞剧院在莫斯科大剧院巡演》的报道。节目指出,舞剧《咏春》作为中俄文化交流年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双线叙事展现叶问的传奇故事与文化传承,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艺术魅力,受到俄罗斯观众的广泛好评。
 
       时代通讯社称,这是首次有中国原创舞蹈团登上俄罗斯两大顶尖剧院的舞台,也是纪念中俄建交75周年的重要文化活动。《咏春》通过艺术与舞蹈搭建起连接中俄两国人民心灵的桥梁。这部舞剧宛如来自岭南的一颗文化种子,被播撒在俄罗斯肥沃的文化土壤中。它肩负着深圳向海外推广中国文化的责任,预示着文明交流互鉴在新时代的繁荣发展。
 
时代通讯社报道剪影
 
       圣彼得通讯社以《舞剧〈咏春〉亮相俄罗斯  跨文化共鸣打动人心》为题,报道了首演情况,称该剧以舞蹈这一世界通行的艺术形式,向俄罗斯民众讲述中国故事。中俄两国人文交流源远流长,俄罗斯文化底蕴深厚,在文学、音乐、舞蹈等领域成就斐然,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融合创新相得益彰。
 
圣彼得通讯社报道剪影
 
       “寻找莫斯科”平台称,舞剧《咏春》开启此次俄罗斯之行,正是以艺术为桥梁、以舞蹈为媒介,在中俄人民之间架起沟通与理解的纽带。“寻找莫斯科”是一个专注于莫斯科城市文化、历史和旅游的综合性媒体平台。该平台内容涵盖著名景点、文化活动、美食推荐、历史故事以及本地人的生活方式。
 
寻找莫斯科报道剪影
 
       RT(今日俄罗斯电视台)记者团队赴莫斯科大剧院欣赏舞剧《咏春》。谢幕后,RT法语频道记者Igor便第一时间分享心情,并抑制不住内心激动,专门撰写观后感发布于telegram(电报)社交平台上。
 
       RT法语频道记者Igor的观后感称,莫斯科大剧院迎来了一场非凡的艺术盛宴——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在此震撼上演。舞台上没有一句台词,但谁需要言语的赘述呢?开场瞬间,魔力开始显现。传统舞蹈与武术精髓珠联璧合,精妙编排的配乐与演员的精湛表演浑然天成,将观众带入跌宕起伏的情感漩涡,时而心潮澎湃,时而会心微笑,终至热泪盈眶。
 
telegram(电报)社交平台观后感剪影
 

视频:燃动俄罗斯!俄媒盛赞舞剧《咏春》
 
       此外,OTR电视台、文化电视台、莫斯科城市新闻社、《阿克赛日报》《喀山文化报》《伏尔加格勒邮报》等俄罗斯主演媒体也纷纷报道舞剧《咏春》在莫斯科大剧院的精彩演出,聚焦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及对中俄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
 
       舞剧《咏春》在莫斯科大剧院的圆满演出,不仅展现了深圳原创艺术的非凡实力,也成为中俄文化交流的重要里程碑。作品以独特的艺术魅力跨越语言与文化的界限,拉近了两国人民的心灵距离,奏响了中俄友好交流的新乐章。
 
       内容来源:新华社记者李妍 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直新闻

       编辑:刘东博 薛永利

       审读:黄淳 马丹 张海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