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丨我在宝岛,聆听半个世纪的抗争与怒吼

时间:2025-11-08 00:54:04人气:33236来源: CMG观察

在11月5日的国台办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张晗向两岸媒体和观众推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推出的系列专题报道《宝岛重光》。

而在此之前,节目中台湾民谣歌手胡德夫清唱《台湾光复纪念歌》的视频,已经引发了许多台湾观众的共鸣,有人留言“终于听到有人唱光复歌了,久违了”,“我出生台湾,我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总台记者采访胡德夫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总台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海峡两岸》栏目,日前推出5集系列专题片《宝岛重光》,驻台记者走访岛内抗日志士后代,独家呈现珍贵史料影像,讲述日本殖民统治给台湾带来的沉重灾难,展现岛内民众前赴后继、抵御外侮的民族精神。台湾“梅花新闻网”转载并认为,“节目将引发历史研究界与两岸观众对相关事件的更多讨论,特别是在记忆再现、史料使用与地方叙事等面向”。

张灯结彩喜洋洋,胜利歌儿大家唱,唱遍城市与村庄,台湾光复不能忘。不能忘,常思量,不能忘,常思量……

这首歌为何让无数台湾观众落泪?如今台湾同胞怎样回忆那段抗战历史?一起来听总台驻台记者刘思进的讲述。

“有机会向全中国同胞介绍我先祖的英烈事迹,万分庆幸!”

1895年甲午战争战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及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在半个世纪的黑暗岁月里,日本殖民者在台湾推行“皇民化运动”,强制普及日语、摧残中华文化、掠夺台湾物产。1915年,余清芳等人在台南领导噍吧哖抗日革命。革命失败后,日军对附近一带20多个村庄进行血腥屠杀,造成噍吧哖一带几乎30年无男丁的惨案,而这只是日军在台累累罪行的冰山一角。

台南的黄素靖带我回到日军在台南烧杀掠夺的地点,一起听噍吧哖事件纪念园区和台南忠烈庙义工的讲述:日据时期的“清乡”不只杀光16岁以上的壮丁,就连10岁以上也难逃一劫;殖民者暴行惨绝人寰,“像孕妇,肚子给你刀子插进去,小孩挖出来,妇女给强暴”……而这些历史真相,却被民进党当局偷偷掩藏。

拍摄结束后,黄素靖对我说:“原来真相比我知道的更加残忍。历史的错误,我觉得必须被修正,我们不希望下一代以为说,日本是在‘治理’台湾,我希望下一代知道,日本是殖民台湾。”

总台记者在台南忠烈庙采访黄素靖

杨炳辉的家族,是台湾人民抗日的缩影:高祖父战死于八卦山战役,留下8岁的孩子;曾祖父在北埔事件中牺牲,留下8个月的婴儿……节目篇幅所限,未能全面讲述他家族的悲壮过往,但他的话让人动容:“今天有机会向全中国同胞介绍我先祖的英烈事迹,够了,我们家族万分庆幸……全中国不知还有多少千千万万的烈士,我们不算什么!”

竹竿挂菜刀,也要拼! 

在台湾见到流过血、拼过命的抗日志士的后代,让我既激动又深感记录的紧迫,记录有温度的历史,记录下一个个有尊严、有血性的台湾同胞可爱的容颜。反复构思之后,武器、书信、车票、歌声、香火,成为串联血与火抗争的线索。

“竹竿挂菜刀”,这句闽南语形容的是:在竹竿上绑一支菜刀、短刃,哪怕只有这样简陋的武器,哪怕面对的是殖民者的机枪大炮,台湾武装抗日依然持续了约20年。然而,走访台湾北部的许多博物馆,这样的抗争标志却难觅踪影,辗转联系到一位台湾民众有个人收藏,但他却不敢在报道中透露姓名——民进党当局美化日本殖民统治的肃杀氛围下,这样的收藏是会“惹麻烦”的。亲眼看到这件锈迹斑斑的“武器”时,没有哪个中国人会不肃然起敬。

“香火鼎盛”,这是许多来台游客的共同感受,这里热闹而质朴的民间信仰,展现着中华文化的血脉联系。然而,日本殖民台湾后推动“皇民化运动”,妄图将台湾民众洗脑为所谓的“忠诚皇民”,把大量承载中华传统信仰的庙宇,强行改为日本神社。

台北市万华区一处历史悠久的庙宇中,负责人先是接受采访,而后又因为畏惧民进党当局的“绿色恐怖”,联系我说希望不要播出,最终这一片段未能在节目中展现。记者几经辗转,又联系到了一家位于桃园的寺庙,在那里工作人员讲述了那段如今许多台湾民众都不了解的往事。拍摄完成后,和总台合作的台湾摄像师也不禁感慨:“原来还有这段历史。”

在采访过程中,我时常能够看到民进党当局对抗战历史的扭曲,但更能看到台湾民众对历史真相的坚守。台湾历史学者尹章义教授对我说:“我认识非常多日本(殖民)时代的共产党”,“他们抗日的时候,是非常浓厚的家国情怀,所以他们毫无畏惧。”抗战胜利、台湾光复是全民族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共同荣光。

10月25日台湾光复纪念日当天,我在台北中山堂做现场报道——80年前的10月25日,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典礼就是在这里隆重举行。报道后,偶遇两位拉着行李,从机场直奔中山堂的大陆青年。寻访台湾抗日历史过程中,不少亲历者已陆续离世,但属于两岸的共同记忆,不会忘却。